促轉會在成立之初,請到黃煌雄來擔任首任主委,原本可以是好的開始,沒想到民進黨卻只是想把黃煌雄當神像供著,而在實際的運作上另起爐灶,架空黃煌雄。
之後促轉會因副主委張天欽的「東廠事件」導致黃煌雄請辭,也重傷公信力之後,就沒有資格承擔「轉型正義」的責任了。卸任主委的黃煌雄曾基於對促轉會的責任感,發表〈一份獻禮,促轉會浴火重生的路徑導引〉,認為促轉會要浴火重生,必須要找到可被公信的新主委,並且組成新團隊。
很可惜,黃煌雄言者諄諄,民進黨聽者藐藐,僅僅是指派原來的委員楊翠代理主委,繼續「舊瓶裝舊酒」,難怪今天台灣的轉型正義會一事無成,成為政治人物攻訐的工具,而毫無和解、對話的功能。
如今立委黃國書被發現擔任線民,民進黨等同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;施明德不但吐露江鵬堅坦承自己是調查局線民,甚至直指大多數的美麗島事件辯護律師都有嫌疑;謝長廷則跳出來反駁,說江鵬堅跟自己都不是調查局線民。
轉型正義變成羅生門,這當然是促轉會的責任。曾為台灣的民主坐牢25年的施明德抱怨,監察院長陳菊可以看自己的監控檔案,他卻不行;促轉會代主委葉虹靈回應,「因為施明德沒申請」。但促轉會不是主動邀請23位當事人,閱覽自己的檔案嗎?為什麼促轉會邀請其他人,不邀請施明德?以施明德為台灣民主運動坐牢25年的資歷,全台灣找得出23個人,比施明德更有資格閱覽檔案嗎?
另一方面,施明德向國家檔案局申請通過的部分,也是遮遮掩掩,看不到真相。檔案局的理由是:「也要保護第三人的隱私權」,意思是說,線民有權利不讓自己的身分曝光。照這個「保護線民隱私權」的邏輯,黃國書的線民身分被曝光,不就是促轉會的「故意」疏失嗎?黃國書是不是可以向促轉會要求賠償?根據媒體報導,當黃國書向促轉會坦白之後,促轉會甚至想開個「破案」記者會,這是哪門子的「保護線民隱私」?
如今促轉會的「轉型正義自助餐」,對黃國書是一套,對施明德等人又是一套;誰給了促轉會審查真相的權力?黃煌雄曾經示警:「促轉會浴火重生的機會,只有一次。如果主政當局的回應態度是被動消極,以拖待變、抱殘守缺,今後的促轉會可能會如鐵達尼號撞上冰山一樣」。很不幸,這正是促轉會現在的處境。
(作者為自由撰稿人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